育儿词典新发现窗口期

时间:2023-12-26 16:39:03
育儿词典新发现窗口期

育儿词典新发现窗口期

育儿词典新发现窗口期,说到育儿窗口期,许多人不是很了解。而育儿窗口期是指宝宝在不同的时期重点吸收的信息,也各有侧重。下面是育儿词典新发现窗口期相关内容!

  育儿词典新发现窗口期1

最近,被总编派去外地参加了一场早教研讨会,又见到了熟悉的面孔——杨健教授。我逮着机会,再向他讨教,对宝宝的调教可有什么新方法。站在育儿教育界前沿的他,告诉了我一个让早教事半功倍的新名词——“窗口期”。

打开宝宝智能发育的扇扇“窗口”据我所阅读的有关资料和杨教授的指点后,终于弄懂了“窗口期”的含义。所谓育儿“窗口期”,是指宝宝在不同的时期重点吸收的信息也各有侧重。

也就是说,宝宝可能在某个阶段,对某种技能学得特别快。这是因为脑部是按照不同的功能分区发育,不同功能的脑区,窗口期也不尽相同。

如宝宝在出生~1岁半是视觉发育的“窗口期”;9个月~10岁是接收词汇的“窗口期”;0~4岁是数学逻辑期;3~10岁是音乐期等。说到这里,想起我那牙牙学语的聪聪,他应该在语言的“窗口期”了吧。

这个育儿界的新名词,实际上告诉了我们所拥有的视、听、说、爬、站、走,甚至吃饭的能力,无一不是在脑部发育的窗口期中受到激发发展而来的。如果在窗口期没有得到相应的刺激,学习潜能可能会减弱。

工作接触到某些家长随口就来句“大人说话,小孩站一边去”,或者孩子说话不灵光却认为是“贵人语迟”也不怎么放心上,其实这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都不利。

孩子10岁以前都处在语言的窗口期,此时对于激发他们语言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关闭了这扇“窗户”,孩子真的有可能今后就不太会说话了!如此看来,窗口期确实需要得到重视。

抓好窗口期,提供充足的脑部发育所需杨教授认为窗口期教育的效果可能影响人一生的素质发展,但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对“潜意识”的教育。和青少年期的身体一样,及时和足量的'锻炼,更有助于体制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掘。

为了保证“窗口期”教育的顺利进行,需要适宜、适时的“启智”教育。当然,还要留意宝宝的不同“学习类型”,做到因期、因材施教。

除了适当的早教外,想让窗口期教育效果更理想,还得给宝宝提供充足的脑部发育营养。底子打好了,再施展早教的效用,自然事半功倍。

相信妈妈们都知道,DHA是宝宝脑部发育的必需营养 ,但是DHA的含量得达到“科学验证水平”才起作用。

像我就只选择有科学验证水平的DHA和ARA的配方奶粉给我家聪聪喝,当我听到聪聪8个月时叫第一声“妈妈”时真别提有多激动了!另外,专家也证明了补充科学验证水平的DHA确实有效果。

美国营养学专家贝兹就曾把出生四个月内的宝宝分成A、B两组,A组宝宝持续摄入17毫克/100千卡DHA和34毫克/100千卡ARA,B组宝宝则不摄入。结果到了18个月时,A组宝宝的MDI指数要比B组宝宝高7分。

更让人信服的还在后面,4年后再作智力测试,A组宝宝表现出IQ得分仍然比B组宝宝高7分。要知道我们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就在100分左右,7分都快接近10%了,你说,你还能忽视么?

杨健教授曾笑用“过了这村,就没这店”来形容窗口期,脑部营养素的摄入也一样,错过了12个月以前的大脑发育黄金期,就算再补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了。

所以,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是给他打下扎实的势能基础,跟我一样尽量选择有科学验证水平的DHA和ARA(17毫克/100千卡DHA和34毫克/100千卡ARA)的配方奶粉,以更好地满足宝宝在脑部发育的窗口期的营养需求。

一位资深法国营养专家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他们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要是我们的孩子IQ都能高7分,那不单个体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命运想必都有重大影响吧!

  育儿词典新发现窗口期2

一个人的人生决定于每一个第一次。

这句话是周六听到彭总在感慨孩子的教育时说的,在我眼里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商业精英,也有自己个人一些独特的爱好,并将这个爱好发展为自己家族事业的路上。

但重点我这两天却在思考他说他听过最经典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人生决定于每一个第一次",这是我们在讨论孩子教育的时候,他发出的感慨,我们深刻感觉到,父母在育儿方面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无论我们在其他领域多么叱咤风云,但养育孩子却考验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和智慧。

也许玄妙却藏在"每一个第一次",每一个第一次发生的时候,是谁在引导这个孩子,是谁在给孩子做出正向的或者负向的暗示,这都在塑造着孩子。

关于阅读,有一个犹太人的故事,话说他们会在孩子第一次看见书的时候,是一个神圣而愉悦的仪式,他们会在一个非常整洁干净的环境下里,在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去舔这些蜂蜜,让孩子感受到读书和学习是甜蜜的,从而整个民族都将阅读作为人生的基本习惯。

我们以为的优良品格,那只是别人的标配而已。这就是民族与民族的差异。

而我们忽而强调学习就是要吃苦的,又忽而有人提出要快乐教育,眼不见一些熊孩子四处恶搞,简直无法无天,这就是我们热衷教育却不得不面对的现状。

走在路上,随处可见"关注未成年人成长 构建良好生活环境"的标语,但何为关注,何为良好?

其实一个孩子会不会学习好,只需要询问几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就略知一二了。

最近有个参加读书会的家长说她有个姐姐之前做生意没有管孩子,现在孩子上初中了,成绩很差,所以放下一切回家管孩子,也管不好,越管越逆反。

如果教育孩子也有"窗口期"的话,最佳的是"0~3岁",这个阶段孩子与父母原本就是天然的共同体,也是培育孩子的关键期;心理学上称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半催眠体。所以,谁在催眠孩子,对孩子至关重要。

接下来,再就是"4~6岁",这时候孩子开始初始的社会化,行动力发育的比较好了,开始可以与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们社交化的学习是核心,对人、对物、对自然的接触都在塑造他们的认知。

他们也在互动中学习和整合自己初步的人生经验,支持他走进更大的社交圈。社交能立的薄弱与否,也在这个阶段被催眠和训练了。以后再修正也不太容易了。

接下来,"7~9岁"几乎是一个孩子第一个阶段的人生实习期,开始独立面对学校生活,繁重的学业、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所谓的"体制教育"的现实挑战,这时候还没有恶性的校园欺凌。

但是人群已经开始分化,有人练习着寻找欺凌的对象,有人被选为欺凌的对象,并被一次次挑衅。最终有一天,有人开始欺凌,有人被欺凌,有极少数的人能够不欺凌,也不被欺凌。

再往后年龄越大,一个人被周遭朋友和同学,以及网络影响的程度会越来越大,而父母能发挥影响作用的地方会越来越少。不排除父母可以智慧地引发扭转性作用,但这种机会与中彩票的概率而言,估计是差不多的难。

一个人信耐另一个人的时间是需要很漫长的时间去建立,而一个人失去一个人的信任却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做一个孩子信耐的父母,这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却往往会毁于一旦。这就是做父母难得地方。

所以,规劝那些只生不养的父母,当你把孩子送给别人养的时候,你已经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成为孩子父母的机会。

我所说的机会不是法律监护人的资格,而是失去了进入窗口期的机会,失去了那一次次的"第一次",失去了在第一次做为父母监管的"权利",那未来会有若干次因为"第一次"的失职引发的从小到大的灾难,就是对为人父母最大的惩罚和挑战。

其实,这就是一个人,从成为人到成为社会人的考验,和这些来比,学业只是一个维度的检测,作为父母要看见孩子的努力,要给孩子适当的引导,最主要是看见孩子在经历什么,并给孩子适度的引导,并支持他们稳步地进行社会化,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

《育儿词典新发现窗口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