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随笔

时间:2024-06-04 08:40:34
小学教学随笔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教学随笔1

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以多年的体育课堂教学经验,自认为带一年级的体育教学应该能绰绰有余,对刚入学一年级新生的课堂纪律的要求不能太高,学生上课时有些小吵小闹也无可厚非,反而能营造出一种热闹、活跃的课堂氛围。可是经过这几周的观察,我发现体育课堂上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

很多时候上课前跟学生讲好的一些要求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只能听一会儿,一走、一动、或者一到操场上就全变味了,比如在教室集合排队的时候我要求脚并拢、手贴紧、嘴闭紧。走的时候要眼看前方,紧跟队伍、不能碰到别的同学、不能讲话等。很多同学做的都很不错,可是等带他们去操场路上的.时候就乱了,队形散了,跟不上队的,说话的,和别的同学玩耍的,搞的经常有学生在打“小报告”。老师:他推我,老师:他踢我等等。这些问题经常让我哭笑不得,有的时候从教室到操场的路上我甚至需要走走停停,整好几次队伍。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我在集合整队的时间就用去了四分之一有些班级甚至更多。那么还有多少时间让我用来进行其他内容呢!

七八岁的小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难长时间的集中,如果在纪律方面浪费的时间太多,那么在教学环节就会有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学生肯定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时间久了孩子们还会喜欢体育课吗?还会喜欢体育运动么?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对课堂纪律进行管理。

俗话说:“要上好一节课,不是看你老师怎样表演,而是看老师的课堂管理和学生的配合”。老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题,教师要用一颗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心去融洽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在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做练习、一起玩游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不是做个旁观者。要用语言,用行动,去引导、去讲解、去沟通,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坚持不懈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尤其是体育课的习惯教育,如集合时要求快、静、齐;报数时要求声音洪亮,快速连续。用宽容的心走进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小学教学随笔2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每堂课都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到中学学习时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不要老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自发转为自觉。

2、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

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二、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不是当教师放手后无所适从。要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大教学密度,增加练习数量,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独立,少些依附。

3、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学习,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切忌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想,当每个清晨小学生睡眼惺忪,争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说:我想上学,窃以为那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

小学教学随笔3

近期,学校开展好课多磨活动。我班被邻班老师选中,要借班上课,接到告知,心情很是忐忑。因为我班孩比较“低调”,不善于表现,不管我是用多大的激情也就那几个人呼应,其他人宛如一潭死水。我呢也已习惯了这种学习状态,见怪不怪。可现在是别的老师借班上课,如果孩子们再是这种状态,那该如何是好?一方面,没有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邻班老师即使课设计的再好,又能怎样,更重要的是人家怎么会评价你的'班级呢?带着诸多担心,迎来了下午的课。

下午的课,孩子们也真奇怪,邻班老师与孩子们短短的几分钟交流,竟然点燃了孩子们对新知的期待与向往,课堂场面明显生动起来。课中,孩子们一改往日的低调与沉闷,个个都很活跃积极。就连平时被所有科目老师认定有点傻的王三,竟然以你做梦都想不到的状态参与到课堂中来,还有很多孩子未能被老师提问道,竟然流露出鲜有的失落,不仅仅这样,就连那平时老爱偷着玩的陶思,竟然也能对自己作出严厉要求,做到一动不动的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总之,孩子们的那种学习气氛,让不知者会以为这班孩子本来学习参与度就好……

课后,邻班老师不仅对我班孩子一直赞不绝口,竟然还夸赞我平时训练得法等。其实,我懂得孩子们一改往日的状态,纯粹是受邻班老师个人魅力加之教学艺术所感染,我班的孩子是啥样,我心中是太清楚了。不过邻班老师借我班孩子上课也给我带来很大的思考:为什么会一改往日的“深沉”呢?为什么连那些课堂上一分钟都不能把持住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安心听讲,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呢?为什么我的课堂上孩子们会表现的那么低调,谦让呢?等等一些现象值得我去思考去探究。

小学教学随笔4

[片断一]:烙饼问题

(师生共同整理出烙2——10张饼的时间和烙法。)

师:看到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每多1张饼时间就会多3分钟。

生:我发现烙饼的时间是饼的张数乘3。

生:1张饼不是这样的。

< ……此处隐藏15572个字……

教师以和学生谈话交朋友为题,出示个人信息,学生从信息中发现表示教师身高、体重…….的这些数都是小数。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由此想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一数学基本理念除了老师明白,怎样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去充分地挖掘课堂教学资源。有这样的一句话“我看见了,但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知识”,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所以,老师在数学课上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生活与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在具体的场景中,使学生学会综合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也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生活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这就是“活”化课程资源的效果。让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教师只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质疑……。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发现更多的计算和估算策略,能把计算和估算融会贯通,深刻体会估算的价值。

我主要以计算为主,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抢答、对号入座、数学医院、开万宝箱”的闯关游戏。在前三关游戏中,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掌握得较好,当游戏进入最后一关“开万宝箱”时,就“如何能很快的打开箱子”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得很激烈,最后一致认为,把“估计积的范围”和“尾数法”这两种联合起来使用既快又简便。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万宝箱的密码是532,钥匙有“26×32、14×22、18×24、34×32、28×19、37×21”,首先同学们利用“尾数法“排除了“14×22、34×32、37×21”三把钥匙,还剩下三道题,又排除了两道“26×32”和“18×24”,最后还剩下28×19。这时同学们都高兴地叫起来,“钥匙找到了”“万宝箱可以打开了”甚至还有学生再问,“老师万宝箱都有什么宝贝?”就在同学们都兴奋下来的时候,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老师,我有问题,我在书中看到,寻宝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陷阱,谁知道这是不是一个陷阱呢?”“如果是一个陷阱呢?”教室里静悄悄的。这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还是把准确结果算出来比较好,因为估计的得数毕竟是近似数。”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还是这么麻烦,还不如一开始就计算准确得数,省得浪费时间。”“是呀,还是要一题一题的计算”有几个同学应和着。这时,班上的数学尖子方岳翔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只要算一题就够了,用尾数法排除的三道题一定不能打开箱子,用估计法“26×32”和“18×24”这两道题的得数根本不在密码的范围之内,所以也一定不是打开箱子的钥匙,只剩下“28×19”可能是打开箱子的钥匙,所以我们只要把这道题算一下就好了。”我看到很多同学都会意地笑了。这节课给我很大的启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去认真地分析教材,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和解题的技巧技能都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得到。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会觉得有成就感,这样不仅能把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同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

小学教学随笔14

翻开这个学期的工作笔记,斑斑驳驳,点点滴滴,感慨颇多,于是打开电脑,一一记下,陈列于前。

入行之前,想得比较简单,认为每天捧着一本书去教育学生,还算是单纯。扪心自问,我热爱教育工作,也想将这份工作当做事业来做。但现状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有位专家说过:要想上一节课,要花三节课的时间去备。由此足见上好课之难,更何况现在多媒体的普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备哪怕一节常态课,都要花上不少的时间,更不用说公开课了。但这位专家肯定没有带过哪怕一节课,因为如今的现状是:众多与教学工作无关的事务,牵扯、浪费了教师们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工作范围越发模糊,甚至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我深恐有一天,空背着“教师”的名,而害了一代学生。

本身早已过了愤青的年代,也不会陶醉到自认“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地步。我深知,自己的一些牢骚,许多同僚也都发过,不过我是写在这里,而他们是将其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这种工作现状,我有些叹息,他们早已习以为常。我也深知,一些问题也并非个案,深居一隅的乡村小学尚且如此,更遑论那些城市学校。我不过是一个小教师,更不会傻到去以一已之力去与这些潜规则所对抗,我所能做的,不过如此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吐槽和抱怨,够吗?

崔永元说过:抱怨也是建设性意见,可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仅仅只是抱怨,而不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抱怨看似尖刻、发人深醒,实则是一种懒惰和逃避。这也是为什么余杰成不了鲁迅的原因了。

换个角度看,其实一些事情的发生,是有它一定的原因的,我们需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再以积极的方式去解决它,我想,这比一味的抱怨更重要。再有就是,有些现状的确只能靠时间去解决——师资力量缺少,从校长到教师,大家都是每周18节课,我能将负担抛给其他同事吗?当然不能,那么一旦有了烦杂事,自然是大家都来背一些;现如今,小学教师队伍中,女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男教师是“物以稀为贵”,注定要承担一些额外的工作,不光是现在,以后的工作中,这将是一种趋势,我们理应作好心理准备。

我不推卸责任,工作好不好,不能将原因一股脑推给外界,有句话讲的好:人生就是打牌,别光指望着抓一手好牌,而应想着如何将一手烂牌打好。确实,我有时缺乏应变能力,没有“危机处理”的经验和意识,有时做事拖拉,导致小问题酿成大麻烦,晾成了大麻烦。这样的自身问题,比外部原因更值得我去关注和改正。

《老子》有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恒也。生活在这个社会,我们总是处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之中,需要做出各种选择。但世界本来就是阴阳相生而成,许多矛盾的两面本就是相辅相成的,矛盾自然也是必然,而我倾向的,就是在这自然的矛盾中,找到一个生存的最佳点,一言蔽之曰“衡”。尽量做到兼顾,所谓“游刃有余”,是我所最向往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自己会学着调整,改正自己的做事方法,这比吐槽恐怕更重要。

小学教学随笔15

作为新的老师总会想到这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五环节学习法”的习惯,充分利用整块和零碎时间。开始可以手把手的教给他们如何预习和复习,帮助他们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如:小时间的利用:

1)可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高效率复习上节内容和预习本堂课要讲的'内容,并一定要做好检查验收工作,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效果最好。

2)教学生将每单元中重难点的句子和单词归纳起来,可充分利用小时间,随时翻看记忆,

3)为适应学生的要求,加强学生的听力,每周,利用课前五分钟训练学生的听力以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为学生打造一个属于他们的平台,以起到滴水石穿的效果。

《小学教学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