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饮食特点

时间:2024-01-04 00:12:31
中国人的饮食特点

中国人的饮食特点

中国人的饮食特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下面来了解中国人的饮食特点。

  中国人的饮食特点1

中国不仅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丰富饮食文化之境地,中国饮食文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风味繁多。

由于我国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之说,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二、四季有别。

中国烹饪的一大特征就是按季节饮食。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按季节来配菜和调味,冬之味醇浓厚,多以炖焖煨为方法;夏之味清淡凉爽;夏季多凉拌冷冻为主要烹饪方法。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表现在精湛的烹饪技术上,而且还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展现也是多方面的,一个红萝卜和一棵白菜心,烹调大师们都可以给你雕出各种美观的造型,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人们可以享受到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美感。

四、注重情趣。

中国烹饪不仅要求饭菜要色香味俱全,而且还十分注重菜的品味情趣。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谓神奇瑰丽、雅俗共赏,也是由于烹饪大师对各种菜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节奏、娱乐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菜肴名称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而且还引入一些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

有些饭店就是以菜肴名来打自己的门店形象,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等。

也可以说这些都是他们的招牌菜,而且大多数食客也都是冲着这些名菜而去。

五、医食结合。

我国自古就有“医食同源”及“药膳同功”之说,这也是我国的烹饪技术的又一大特色。

中国烹饪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让你在享受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与医疗保健作用,并且可以达到医食双重目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重庆小火锅加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韩国拌饭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食医结合

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

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

《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

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

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

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

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

  中国人的饮食特点2

国人饮食六大特点

美国密西西比河鲤鱼成灾、德国大闸蟹横行街头、丹麦生蚝爬满海岸……这些新闻总能挑动国人的味蕾,不少人感叹,恨不得马上漂洋过海去“救灾”。

中国人胃口之好引得全球惊叹。日本《富士产经商报》报道称,中国人的食欲似乎越来越旺盛,促使世界各地都在改变作物栽培方式和销售模式。为满足中国人的胃口,企业不得不频繁飞往世界各地,为中国人寻找合适的食材。当下,国人饮食特点可用6个字概括:

荤。大鱼大肉、满桌横菜是很多国人下馆子的“标配”。《富士产经商报》报道称,近10年,全球牛肉对中国出口出现巨幅增长。上世纪80年代,牛肉还因稀缺被国人归为“只有富人才吃得起的食物”,如今牛肉早已变成寻常百姓的家常菜。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肉类消费迅速增长。1982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约为13公斤,而到2016年,这一数字已高达59公斤,是世界平均数的两倍。

油。中国人做菜喜欢煎、炒、烹、炸,食用油摄入量严重超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为25~30克,而实际上,老百姓人均每天吃了42.1克。调查发现,八成家庭食用油摄入量超标,常在外就餐的人吃下的油更多。

精。加工工艺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口感的追求,促使市场上销售的米面越来越白、越来越细。如今,餐桌上的主食几乎已形成精米细面一统天下的局面。经过精细研磨的精米白面,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大量丢失,不利于合理膳食。

咸。中国人口味普遍偏咸,加之一些地区喜欢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不知不觉中还吃了很多“隐形盐”。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远高于6克的推荐量,65%的.成年居民超过建议摄入量。

怪。凤爪、猪蹄以及动物内脏是国人喜爱的美味,这些食材外国人却吃得不多。比如,食用牲畜内脏仅占美国肉制品进口的3.6%,却约占我国进口总量的1/4,甚至超过牛肉。个别地区还喜欢吃狗肉、猫肉、蛇肉等,令外国人吃惊。

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国人开始追求鲍鱼、燕窝、海参等昂贵食材以及进口食品。然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宋新认为,多数昂贵食材的营养成分并不突出。进口食材和国产食材本就没有营养差异,反而进口食材因长途运输,难免发生营养流失。

  中国人的饮食特点3

中国的饮食特点是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

1、风味多样: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2、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的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3、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4、注重情趣: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5、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人的饮食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