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因而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感知障碍,即听、视、触、疼觉减退,容易产生孤独和抑郁感,多有猜疑臆想的倾向。此外老人一般欢喜回忆往事而对近事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所以常常显得“丢三拉四”。回顾过去曾叱咤风云,叹惜现在耳聋目昏老朽无力,变成一无所用的废皮囊。
老年人这种心理状态应及时纠正,否则会严重影响健康和长寿。积极的心理平衡就是正视现实,明鉴自我,通过自我的不断充实以适应现实的境遇.在努力进取中获取有益于身心的和谐发展与满足。可以说,积极的心理平衡是精神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心理平衡与健康和长寿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老年人长期处于神经紧张状态,不断的应激事件的刺激将会导致高血压、中风、哮喘、过敏反应的发生,这已为医学科学所证明。还有些老年人由于人格结构的缺陷,过分的内向,杜绝社会交往,疑窦丛生,意志消沉;或过分的外向,发生攻击性的性冲动,成为社会治安的对象。老年人格改变,通常为下列表现。
妄想型人格障碍:常见孤居老人,表现为无端猜疑,心境恶劣,常以微不足道的琐事与亲友吵闹不停,成为使人厌烦,无人照顾的怪人。部分人则成为“老年性隐逸者”他们衣着槛楼,污秽不堪自奉吝音,状如穷困,然而窑藏巨金,直到死后,人们意外地发现他极富有。有的老人成为“人生的彻悟者”,认为行将就木,与其空手而归,不如先顾眼前,今日有酒今日醉,纵然囊空如洗,不惜借债,直至无人理睬,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生活。有的老人则变成“逆来顺受者”,他们意志消机,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听天由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甘愿承受一切非难,不敢吐露细微不满,终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此外还有老年代偿性满足者、性放纵者等。
毫无疑义,这些老人变态的心理失衡均有损于健康。只有心理平衡的老年人才能高寿长命。